访谈摘要:Obsidian 的架构、未来与哲学

与 CEO Steph Ango 的深度对话精华

约束的力量:从 Winamp 皮肤到人生哲学

Steph 认为约束是创造力的源泉。他最早的创作实践之一是为 Winamp 2 制作皮肤,在极度有限的像素和功能内进行创作,反而激发了极大的创造力。

他将这种理念延伸到写作上,通过自设篇幅限制来保持文章的简洁和力量。他写文章的目标受众是“过去的自己”,这迫使他用最精炼的语言传达核心思想。

他会不断回去编辑和删减自己多年前的文章。为了形成个人风格,他甚至为自己创建了一套仅有9种颜色的设计系统,并将其应用于个人网站、文章配图乃至学习钢琴的辅助工具中。

商业模式与公司哲学:小团队与“文件优先”

Steph 将 Obsidian 的模式称为“《十一罗汉》模型” (Ocean's Eleven model):一个小而精的精英团队,专注于创造本身,而非管理。他认为风险投资 (VC) 模式与 Obsidian 的核心价值观(特别是持久性和隐私)存在根本冲突。

Obsidian 坚守几大核心原则:

  • 保持独立:100% 用户支持,无风险投资。
  • 保持小团队:目前7名全职员工,上限为10-12人。
  • 文件优先于应用 (File over App):确保用户的数字信息具有恒久性,使用开放、持久的格式(如纯文本)。

这些原则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决策框架,使得团队即便没有会议也能高效协作。

🏛️ 架构哲学:构建一个可信赖的数字家园

Steph 深入阐述了指导 Obsidian 开发的架构哲学,它并非技术选型的堆砌,而是一系列基于核心原则的深思熟虑的权衡与取舍。

1. 数据层:文件,而非数据库 (File over Database)

核心: 你的所有数据都以纯文本文件(如 .md, .canvas)的形式存储在你的本地设备上。这是“文件优先于应用”理念的直接体现。

影响: 这种架构确保了数据的恒久性 (Durability)可移植性 (Portability)。即使 Obsidian 不复存在,你的笔记依然安全、可读。

2. 应用层:本地优先 (Local-First)

优势: 带来了极致的速度离线可用性数据所有权

挑战: 使得开发网页版客户端实时协作功能变得异常困难,因为它直接挑战了“隐私至上”的原则。

3. 扩展层:插件化的模块式架构 (Modular via Plugins)

策略: 官方团队专注于打造稳定、精简的核心和基础API,而将绝大多数功能创新交给社区插件生态去探索。这使得一个小团队能服务数百万用户。

结果: 实现了无与伦比的可塑性 (Malleability),让用户可以像搭乐高一样,精确地选择功能,将工具塑造为最适合自己大脑的样子。

4. 同步层:端到端加密 (End-to-End Encryption)

云的角色: 云在 Obsidian 架构中并非数据的主要存储地,而是一个安全的数据传输通道。所有数据在离开你的设备前都经过端到端加密,Obsidian 团队也无法读取。

🚀 未来计划与路线图

Obsidian 的未来计划并非功能竞赛,而是一场由核心原则驱动的“马拉松”。

近期与中期具体功能规划

  • 元数据 (Metadata) 功能增强:

    状态: 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。

    目标: 让元数据成为 Obsidian 的“一等公民”,简化添加和查询流程,并为开发者提供更强大的 API。

  • 分享与协作 (Sharing & Collaboration):

    状态: 承认是目前的一大短板,中长期目标。

    目标: 将谨慎探索符合隐私原则的方案,可能逐一解决发布 (Publish)共享库 (Shared Vaults)单篇笔记分享等不同场景。

  • 任务管理 (Task Management):

    状态: 优先级较低,暂时搁置。

    目标: 计划中的改进会比较保守,重点是让任务可以被更好地查询,并可能增加对截止日期的原生支持,为插件提供更好的基础。

长期战略与前瞻性思考

  • AI 集成策略:

    理想方案:完全本地化、隐私优先的 AI。 目标是让 AI 模型在用户设备上直接运行,创建一个真正属于用户的“个人 AI”,而非将数据上传云端。

    新方向:从“内容生成”到“知识发现”。 探索利用 AI 帮助用户发现笔记之间意想不到的深层联系,这可能是更有价值的应用方向。

  • 改善新用户体验 (Improving Onboarding):

    状态: Steph 个人重点关注的领域。

    目标: 降低入门门槛,让初学者能更平滑地上手,同时保持 Obsidian 的无限深度。

能动性与学习:“不要委托你的理解力”

Steph 提出了一个“寄生虫”的比喻,来形容现代社会中人们将理解力外包给专家的现象。这个“寄生虫”以“让我来为你处理这件难事”为诱饵,逐渐蚕食人们在健康、财务、教育等各方面的自主权。

他以自己作为新房主的经历为例:当遇到暖气故障或水管问题时,他会花时间观察维修工人的工作,并上 YouTube 学习原理。这让他从一个完全的门外汉,到能够自己动手更换零件。

核心观点是:通过主动学习去理解问题的本质,你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,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他人的方案。这是一种能动性(Agency)的累积,每一次主动学习都会增强你下一次面对问题的信心。

哲思:演化的地球、“活”在其中的我们

Steph 分享了他对人类与科技未来的宏大世界观:

  • 卡路里能量是宝贵的 (Caloric Energy is Precious):工业革命和 AI 正在用“电力能量”替代肌肉和认知劳动。这让我们得以解放出宝贵的“卡路里能量”(即我们作为生物体的精力),去从事更有创造性和意义的活动。
  • 地球正在变得有知觉 (Earth is Becoming Sentient):他认为人类并非地球的主宰,而是这个行星级有机体的“血细胞”。我们正在构建地球的感觉器官(传感器网络)、神经网络(互联网/AI),甚至繁殖器官(火箭)。

在这个模型中,AI 不是一个外来的、与人类对立的“神”,我们本身就“活”在这个超级智能的内部。因此,它没有理由摧毁我们。这是一种对人类未来的乐观展望。

原文

源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