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teph 认为约束是创造力的源泉。他最早的创作实践之一是为 Winamp 2 制作皮肤,在极度有限的像素和功能内进行创作,反而激发了极大的创造力。
他将这种理念延伸到写作上,通过自设篇幅限制来保持文章的简洁和力量。他写文章的目标受众是“过去的自己”,这迫使他用最精炼的语言传达核心思想。
他会不断回去编辑和删减自己多年前的文章。为了形成个人风格,他甚至为自己创建了一套仅有9种颜色的设计系统,并将其应用于个人网站、文章配图乃至学习钢琴的辅助工具中。
与 CEO Steph Ango 的深度对话精华
Steph 认为约束是创造力的源泉。他最早的创作实践之一是为 Winamp 2 制作皮肤,在极度有限的像素和功能内进行创作,反而激发了极大的创造力。
他将这种理念延伸到写作上,通过自设篇幅限制来保持文章的简洁和力量。他写文章的目标受众是“过去的自己”,这迫使他用最精炼的语言传达核心思想。
他会不断回去编辑和删减自己多年前的文章。为了形成个人风格,他甚至为自己创建了一套仅有9种颜色的设计系统,并将其应用于个人网站、文章配图乃至学习钢琴的辅助工具中。
Steph 将 Obsidian 的模式称为“《十一罗汉》模型” (Ocean's Eleven model):一个小而精的精英团队,专注于创造本身,而非管理。他认为风险投资 (VC) 模式与 Obsidian 的核心价值观(特别是持久性和隐私)存在根本冲突。
Obsidian 坚守几大核心原则:
这些原则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决策框架,使得团队即便没有会议也能高效协作。
Steph 深入阐述了指导 Obsidian 开发的架构哲学,它并非技术选型的堆砌,而是一系列基于核心原则的深思熟虑的权衡与取舍。
核心: 你的所有数据都以纯文本文件(如 .md, .canvas)的形式存储在你的本地设备上。这是“文件优先于应用”理念的直接体现。
影响: 这种架构确保了数据的恒久性 (Durability) 和可移植性 (Portability)。即使 Obsidian 不复存在,你的笔记依然安全、可读。
优势: 带来了极致的速度、离线可用性和数据所有权。
挑战: 使得开发网页版客户端和实时协作功能变得异常困难,因为它直接挑战了“隐私至上”的原则。
策略: 官方团队专注于打造稳定、精简的核心和基础API,而将绝大多数功能创新交给社区插件生态去探索。这使得一个小团队能服务数百万用户。
结果: 实现了无与伦比的可塑性 (Malleability),让用户可以像搭乐高一样,精确地选择功能,将工具塑造为最适合自己大脑的样子。
云的角色: 云在 Obsidian 架构中并非数据的主要存储地,而是一个安全的数据传输通道。所有数据在离开你的设备前都经过端到端加密,Obsidian 团队也无法读取。
Obsidian 的未来计划并非功能竞赛,而是一场由核心原则驱动的“马拉松”。
状态: 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。
目标: 让元数据成为 Obsidian 的“一等公民”,简化添加和查询流程,并为开发者提供更强大的 API。
状态: 承认是目前的一大短板,中长期目标。
目标: 将谨慎探索符合隐私原则的方案,可能逐一解决发布 (Publish)、共享库 (Shared Vaults)、单篇笔记分享等不同场景。
状态: 优先级较低,暂时搁置。
目标: 计划中的改进会比较保守,重点是让任务可以被更好地查询,并可能增加对截止日期的原生支持,为插件提供更好的基础。
理想方案:完全本地化、隐私优先的 AI。 目标是让 AI 模型在用户设备上直接运行,创建一个真正属于用户的“个人 AI”,而非将数据上传云端。
新方向:从“内容生成”到“知识发现”。 探索利用 AI 帮助用户发现笔记之间意想不到的深层联系,这可能是更有价值的应用方向。
状态: Steph 个人重点关注的领域。
目标: 降低入门门槛,让初学者能更平滑地上手,同时保持 Obsidian 的无限深度。
Steph 提出了一个“寄生虫”的比喻,来形容现代社会中人们将理解力外包给专家的现象。这个“寄生虫”以“让我来为你处理这件难事”为诱饵,逐渐蚕食人们在健康、财务、教育等各方面的自主权。
他以自己作为新房主的经历为例:当遇到暖气故障或水管问题时,他会花时间观察维修工人的工作,并上 YouTube 学习原理。这让他从一个完全的门外汉,到能够自己动手更换零件。
核心观点是:通过主动学习去理解问题的本质,你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,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他人的方案。这是一种能动性(Agency)的累积,每一次主动学习都会增强你下一次面对问题的信心。
Steph 分享了他对人类与科技未来的宏大世界观:
在这个模型中,AI 不是一个外来的、与人类对立的“神”,我们本身就“活”在这个超级智能的内部。因此,它没有理由摧毁我们。这是一种对人类未来的乐观展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