访谈摘要:Obsidian 的现在与未来

与新任 CEO Stefan Ango (Kepano) 的深度对话 (突出显示:双链、Graph、AI)

Nicole van der Hoeven

Stefan Ango (Kepano)

Andy Polaine

Stefan Ango 如何与 Obsidian 结缘

Stefan 最初是为了解决个人日记需求而寻找工具。他深深着迷于 [[Wiki 链接]] 的格式,这种格式正是后来广为人知的“双向链接”的基础。

双链与关系图谱的魅力: 他提到,正是对这种连接想法的方式的热爱,让他持续寻找更好的工具。Obsidian 的 双向链接反向链接 功能,能够自动构建起知识网络,并通过 关系图谱 (Graph View) 进行可视化,这对于探索和发现隐藏的联系至关重要。

他在 2020 年 4 月 Obsidian 刚推出时就发现了它,并认为其在用户体验上(如 快速切换器)已超越了同类工具。

他认为 本地优先 (Local-first) 和离线可用是 Obsidian 的核心优势,能带来更流畅、高效的体验。

Obsidian 的核心设计哲学与“取舍”

Stefan 阐述了 Obsidian 的三大核心支柱:🔐 隐私、⏳ 持久性、🧩 可扩展性

“伟大的工具选择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好”。坚守核心原则意味着必须做出权衡取舍。

例如,为了实现极致的可扩展性,Obsidian 牺牲了一部分开箱即用的“整体一致性”体验。

为了保证隐私端到端加密,开发基于云的网页版 Obsidian 变得异常困难。

从社区贡献者到 CEO

Stefan 的转变是一个非常有机和自然的过程。

他作为早期用户,在 Discord 和论坛上非常活跃。在 Obsidian 1.0 版本发布前,他受邀为软件创建了新的默认主题,并开始兼职工作。随着合作的深入,最终被任命为 CEO。

目前 Obsidian 的全职核心团队只有 5 人。

商业模式:为何拒绝风险投资 (VC)

Stefan 认为,风险投资的激励模式与 Obsidian 的核心价值观(特别是持久性隐私)存在根本冲突。

Obsidian 从早期就决定不接受风险投资,这使得公司能够更专注于用户价值而非投资者回报。

未来路线图与功能展望

团队将继续专注于改进核心的“基础构件”(Primitives)。

  • 元数据 (Metadata): 当前工作的重点之一,目标是让元数据成为“一等公民”。
  • 分享与协作: 承认这是目前的短板,计划在中长期解决,但需找到符合其隐私原则的实现方式。
  • 任务管理: 计划中的改进相对保守,主要目标是让任务能被更好地查询,但优先级暂时靠后。
🌟 重点:关于 AI 集成的深度思考

社区先行,快速集成: 得益于强大的插件生态,Obsidian 几乎是第一批集成 GPT 功能的应用之一。社区插件(如 Text Generator)让用户可以立即体验到最新的 AI 技术。

官方原则:隐私至上,保持耐心: 团队对此持谨慎和耐心的态度。Stefan 的个人偏好是实现完全本地化、隐私优先的 AI 功能。他不希望将用户的笔记数据发送到任何外部服务器进行处理,这与 Obsidian 的核心价值观一致。

理想的解决方案:是在用户本地设备上对个人笔记库进行训练和推理 (Training and Inference),创建一个真正属于用户的“个人 AI”。

技术挑战与未来展望: 目前本地化 AI 存在技术挑战(如对硬件要求高、配置复杂)。因此,团队会继续观察社区插件的发展和开源模型的成熟,再决定是否构建官方的核心功能。

AI 的新思路:从“生成”到“发现”: Nicole 提到了 Napkin 应用的 AI 功能作为启发。这种 AI 的价值不在于生成内容,而在于发现和连接你已有的知识。它能智能地分析你所有的笔记,并为你揭示那些你从未想过的、跨领域的深层联系。这对于一个知识库工具来说,可能是比内容生成更有价值的 AI 应用方向。

社区讨论:标签 vs. 链接 & 可访问性

标签 (Tags) vs. 链接 (Links)

Stefan 的个人用法:他更偏爱使用链接。因为链接是构建知识网络、填充 关系图谱 (Graph View) 和丰富 反向链接 的核心。他认为链接比标签更强大,更能体现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。

可访问性 (Accessibility)

团队非常重视可访问性,并已在支持屏幕阅读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,并鼓励用户通过社区提供具体反馈。

原文

源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