播客摘要:与Madhavan Ramanujam谈《规模化创新》

特邀嘉宾:Madhavan Ramanujam

核心论点:市场份额 vs. 钱包份额
  • 优秀的创始人必须同时主导“市场份额”和“钱包份额”。 这不是一个选择题,而是在两个方面都需要变得更强。
  • 核心挑战: 许多公司陷入 “单一引擎”策略,即只关注增长(市场份额)而推迟变现(钱包份额),或者反之。
  • 正确方法: 这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时候都投入同等的“精力”,而是要始终给予同等的“关注”,并明智地进行权衡,以实现 可持续的盈利性增长
  • 比喻: 经营企业就像驾驶飞机,你不会想只靠一个引擎飞行。
创始人常见的陷阱 (单一引擎问题)
  • 颠覆者 (Disruptor) 的陷阱:
    • 1. “能登陆,难扩张”:为了获客,过早地放弃了太多价值,导致后续没有扩张空间。
    • 2. “赢得市场,但留不住”:过于关注获取新客户,而忽略了维护和提升现有客户的价值。
  • 赚钱者 (Money Maker) 的陷阱:
    • 1. “斤斤计较”:过度关注变现,通过各种隐藏费用和复杂定价让客户反感。
    • 2. “高价悖论”:错误地认为高价等于高价值,但定价过高导致无人问津。
  • 社区建设者 (Community Builder) 的陷阱:
    • 1. “只见树木,不见森林”:过于关注忠诚的核心用户,而错过了吸引新客户群体的机会。
    • 2. “训练客户期待更多,付出更少”:为了满足核心用户,不断提供更多免费价值,降低了客户的付费意愿。
关键策略 1:精美简洁的定价 (Beautifully Simple Pricing)
  • 在早期,简单、低摩擦的定价远比完美的定价更重要。
  • 检验标准: 你的客户能否用简单的话向别人解释清楚你的定价模式?如果不能,你的定价就不够简单。
  • 价值故事: 定价本身需要讲述一个价值故事。
    案例 (Superhuman): 他们将每月30美元的定价解释为“每天花1美元,每周节省4小时生产力”。这使得价格听起来非常合理。
  • 无论是高端产品还是平价产品,都需要将价格与价值清晰地联系起来。
关键策略 2:掌握谈判技巧 (Mastering Negotiations)
  • 核心三要素: 1. 掌握“给予与获取”(Gives and Gets);2. 擅长价值销售 (Value Selling);3. 拥有正确的谈判策略。
  • 给予与获取: 永远不要无条件让步。 每当你做出让步(Give),都必须要求一些回报(Get),这会让你的价值主张更可信。
    实用技巧 (价值审计): 在给予折扣时,要求客户承诺每6个月进行一次“价值审计”,共同评估你的产品为他们创造了多少价值。这将成为你未来涨价或续约的有力筹码。
  • 价值销售:
    • - 创造需求: 不要只发现客户需求,更要通过提问创造需求(例如:“如果这个耗时3周的流程能瞬间完成呢?”)。
    • - 建立肯定循环 (Affirmation Loops): 在沟通中不断停顿,让客户亲口确认他们看到了产品的价值。
    • - 共创ROI模型: 不要事后抛出一个ROI模型,而应在概念验证(POC)阶段就与客户共同创建,让他们认同输入和假设,从而接受最终的产出。
  • 谈判策略:
    • - 提供选项: 永远不要只带一个方案去谈判。提供“好、更好、最好”三个选项,能将对话从“价格”转移到“价值”。
    • - 递减式让步 (Tapering Concessions): 你的让步幅度应该越来越小(如15% -> 5% -> 2%),这会向对方发出谈判即将结束的信号。
AI 时代的定价:规则已改变
  • AI 创始人必须从第一天起就认真对待变现。 不能再沿用“先增长后变现”的旧剧本。
  • 两大原因:
    1. 成本动态: AI产品有显著的持续运营成本(如推理成本)。
    2. 价值捕获: AI能创造巨大、可衡量的价值(例如,直接替代人力成本)。如果早期定价过低,就会训练客户“期待更多,付出更少”,后续提价将极其困难。
  • AI 解决了过去SaaS软件难以解决的“价值归因”问题。 你可以清晰地证明你的AI为客户节省了多少成本或创造了多少收入。
  • 对于AI产品,“如何收费”(定价模型)比“收多少钱”(价格点)更重要。

  • 2x2 框架:选择你的AI定价模型

    定价能力取决于两个维度:价值归因 (Attribution)产品自主性 (Autonomy)

    订阅制 (Subscription)

    低归因 & 低自主性
    产品作为辅助工具(Copilot),价值难以精确衡量。这是传统的SaaS模型,定价能力最弱。

    混合制 (Hybrid)

    高归因 & 低自主性
    产品价值可衡量,但仍需人工介入。这是目前最流行的AI定价模型,通常是“基础订阅费 + 按用量/AI点数付费”。(例如:Canva, Cursor)

    用量制 (Usage-Based)

    低归因 & 高自主性
    产品完全自主运行,但通常是后端或基础设施,其价值与最终业务指标间接相关。(例如:基础模型API)

    🌟 结果导向定价 (Outcome-Based)

    高归因 & 高自主性
    这是“黄金象限”,拥有最强的定价能力。AI自主完成工作并直接创造可衡量的业务结果,你根据这个结果收费。(例如:Intercom的Finn, Sierra)

    核心洞察: 如果你想在AI领域胜出,请想办法进入“结果导向定价”这个黄金象限。
    目前约有5%的公司采用真正的结果导向定价,但预计3年内将增长到25%。这些公司能捕获其创造价值的25%至50%,远高于传统SaaS的10-20%。
如何正确进行概念验证 (POC)
  • POC 的唯一目标是“与客户共创商业案例 (Business Case)”,而不是“证明技术可行性”。
  • 是否应该对POC收费? 是的,但要聪明地收费。
    • 为什么收费: 收费可以筛选掉只想“免费试用”的客户,确保对方是认真的买家,这是最好的潜在客户资格认证机制。
    • 如何聪明地收费: 明确告知POC的费用(如1万美元)不代表最终的商业合同价格。它的目的只是覆盖构建商业案例的成本。
  • 如何应对“给我一个预算范围”的要求?
    • 1. 基于价值锚定: “对于您这样的客户,我们通常能创造1000万美元的价值,而我们的定价ROI通常是10倍。”(暗示价格在100万美元左右,但听起来更合理)
    • 2. 提供一个范围: “最终价格将在50万到100万美元之间,具体取决于我们在POC中共同验证的价值大小。”
书中的核心公理 (Axioms)
  • 20/80 公理:
    你产品中20%的功能,驱动了80%的客户付费意愿。 讽刺的是,这20%的功能往往是最容易构建的。 你的任务是找出这最有价值的20%,并围绕它构建你的变现策略,而不是把它免费送出去。
  • 价格麻痹公理:
    你对涨价的犹豫,通常是源于内部的情绪,而非外部的逻辑。 如果你每次涨价前都需要开“祈祷会”,那说明你的业务模式很糟糕。
  • 阻止流失公理:
    阻止客户流失的最好方法,是从一开始就吸引那些不会流失的客户。 当客户提出要离开时再挽留已经太晚了。你应该分析高留存客户的特征,并将你的获客资源集中在他们身上。

原文

源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