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员简介
William Wadsworth (主持人)
播客 "Exam Study Expert" 的创办者与主持人,专注于分享高效的学习和备考策略。
Dr. Sönke Ahrens (嘉宾)
德国作家、教育与社会科学研究者。因其著作《如何有效做笔记》(How to Take Smart Notes) 而闻名全球,是现代 Zettelkasten 方法最著名的倡导者和教育家之一。
核心概念:什么是卡片盒笔记法 (Zettelkasten)?
Zettelkasten 的字面意思与核心思想
"Zettel" 在德语中意为“纸条”或“卡片”,而 "Kasten" 意为“盒子”。所以 Zettelkasten 的直译就是“卡片盒”。
其核心思想是将每一个独立的想法记录在一张单独的卡片上,然后通过链接(linking)将这些卡片连接起来,形成一个知识网络,而不是孤立地按主题分类存放。
这种方法不是线性的,它模拟了我们大脑思考和联想的非线性过程。
方法的起源与推广者
该方法由德国社会学家 尼克拉斯·卢曼 (Niklas Luhmann) 推广并因其惊人的学术产出而闻名。
卢曼一生中利用这套系统出版了超过70本书和400多篇学术文章,他将自己庞大的知识体系都储存在这个实体卡片盒中。
这套方法适合谁?
Sönke Ahrens 博士认为,这套方法并非适合所有人,尤其不适合那些下周就要考试的学生。
- 最适用人群:需要进行长期知识管理和创造性工作的人,如本科生写毕业论文、研究生、学者、作家、专业研究人员等。
- 核心目标:它更侧重于组织思想以进行深度写作和研究,而不是为了短期记忆和应试。
- 兴趣变化:Sönke 观察到,学生越接近写论文的阶段,对这个方法的兴趣就越大。
主要优势:为何要使用 Zettelkasten?
提升生产力与克服拖延
Zettelkasten 将庞大的写作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微小、可执行的步骤(记录单个想法)。
这极大地降低了开始工作的心理门槛。你不再是面对一张白纸,而是从已有的笔记和想法中进行“重写”和“组合”,这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,从而有效对抗拖延。
促进深度思考与创造力
该方法的核心在于“连接思想”。当你将不同来源、不同时间的想法连接在一起时,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新的洞见和原创观点。
它迫使你思考,“这个新信息与我已知的知识有何关联?” 这种持续的对话是创新的源泉。
提高最终写作质量
当你开始写作时,你已经拥有了大量经过深思熟虑、用自己语言写成的笔记片段(永久笔记)。
写作过程变成了组织和润色这些高质量素材,而不是从零开始构思。这使得论证更严密,内容更充实。
构建一个可复利、可长期发展的知识系统
与项目结束后就丢弃的笔记不同,Zettelkasten 中的永久笔记会一直保留。你为上一个项目做的研究,可能会在未来某个完全不相关的项目中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。
这是一个持续增长的“第二大脑”,你的思考成果不会丢失,而是会随着时间不断增值。
实践方法:如何从零开始构建 Zettelkasten?
第一步:区分四种不同类型的笔记
Sönke 博士强调,混淆不同类型的笔记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,这会让事情变得异常困难。
- 1. 临时笔记 (Fleeting Notes):
- 作用:快速捕捉瞬间闪现的想法,写在任何手边的东西上(餐巾纸、手机备忘录等)。
- 特点:非常简短,只是一个提醒。必须在1-2天内处理,否则你会忘记它所指代的复杂思想。
- 2. 文献笔记 (Literature Notes):
- 作用: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,用自己的话记录下你认为重要的内容。
- 特点:保持简洁,并记录好出处。重点在于理解和转述,而不是直接摘抄。这些笔记需要被进一步加工。
- 3. 永久笔记 (Permanent Notes):
- 作用:这是 Zettelkasten 的核心。将临时笔记和文献笔记中的想法,经过思考和提炼,用自己的语言写成一张独立的、完整的、可被他人理解的笔记。
- 原则:一卡一思想;用完整的句子书写;写得好像是为别人写的一样;添加引用和来源。
- 4. 项目笔记 (Project Notes):
- 作用:只与某个特定项目相关的笔记,例如待办事项、草稿大纲、会议记录等。
- 特点:项目结束后即可丢弃,不应放入永久笔记库中,以防稀释其价值。
第二步:处理与连接笔记
处理流程:
- 每天回顾你的“收件箱”(临时笔记和文献笔记)。
- 思考:这些想法中有哪些是真正重要的?它们如何与我已有的知识(永久笔记)相关联?
- 将有价值的想法转化成一张或多张新的“永久笔记”。
连接方法:
- 卢曼的物理方法:他使用数字和字母的组合(如 1/1, 1/1a, 1/1b, 1/1b1)来创建思想的分支和延续,并将新卡片物理地放在相关卡片后面。
- 现代数字方法:使用双向链接(bi-directional linking)。当你从笔记A链接到笔记B时,笔记B也会自动显示一个指回笔记A的反向链接。这极大地简化了网络的构建。
第三步:通过索引查找和激发灵感
除了直接的链接,卢曼还会维护一个关键词索引。这个索引并不包含所有相关的笔记,只指向几个最关键的“入口笔记”(entry points)。
这个索引就像一张地图的图例,帮助你在庞大的知识网络中找到一个开始探索的起点。
核心议题:AI 时代的 Zettelkasten 价值
AI 时代,我们还需要自己思考和写作吗?
访谈中一个关键点被提出:当我们似乎可以把思考和写作过程“外包”给AI时,Zettelkasten 这种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“慢方法”是否还有价值?
Sönke 博士的观点是:正是在这个时代,它的价值才更加凸显。
Zettelkasten:对抗信息洪流和思维惰性的工具
- 从被动消费到主动思考:AI 可以快速生成信息和文本,但这个过程是“黑箱”的。Zettelkasten 强迫你放慢速度,将信息内化,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,这是一个无法被AI替代的、真正意义上的“理解”过程。
- 发展原创性观点:AI 擅长总结和重组现有信息,但很难产生真正突破性的原创思想。Zettelkasten 通过“意外的连接”来激发灵感,帮助你建立独特的知识体系,这是你个人价值的核心。
- 建立可信的知识库:AI 生成的内容可能存在偏见、错误或虚构(“幻觉”)。而你的 Zettelkasten 是一个由你亲自验证、深思熟虑后建立的、完全可信的个人知识库。
只要你不想把思考的权利完全交给算法,那么你就必须亲自写作和整理思路。Zettelkasten 就是为此设计的最佳系统之一,它让你成为知识的主人,而不是信息的奴隶。
工具与挑战
数字化工具的选择(已更正识别错误)
Sönke 博士本人已经完全转向数字化,并推荐使用支持双向链接的现代笔记应用。
- 他目前使用的工具:Obsidian。
- 优点:免费、基于本地Markdown文件(未来保障性高,用户完全控制数据)、速度快、插件生态丰富、非订阅制。
- 其他流行工具:Roam Research, Logseq, Tana 等。
- 建议:选择一个工具后尽量不要频繁更换,因为数据迁移很麻烦。
实践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?
Sönke 博士指出,最大的挑战并非技术性的,而是心理上的。
最大的障碍是:真正写下“自己的想法”。
很多人习惯于总结和复述别人的观点(这在传统教育中很常见),但 Zettelkasten 迫使你回答:“对于这件事,我怎么看?什么问题还没有被回答?”
这需要你从一个知识的“消费者”转变为一个知识的“研究者”和“创造者”,这个角色的转换是最困难但也是最有价值的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