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aude Code 实战心法

一个月深度使用后提炼的七张核心认知卡片

🧠

上下文管理

核心洞察:上下文是双刃剑。精准、小巧的上下文是高质量输出的关键,冗余信息只会干扰 AI。

  • 频繁清空:完成一个子任务后,立即使用 /clear,避免历史信息干扰。
  • 上下文交接:清空前,让 AI 总结当前要点生成新提示,实现“带记忆”的重启。
  • 精简记忆:手动维护 .claude.md 文件,只保留最高优先级的指令,而非自动生成。
🎙️

语音的力量

核心洞察:语音是带宽倍增器。用嘴说出的信息密度和细节,远超打字所能及。

  • 打破局限:如果你还在打字,几乎肯定没有提供足够的上下文。
  • 丰富细节:通过口述,可以自然地描述需求、背景和顾虑,让 AI 全面理解你的想法。
  • 解放思维:避免过早陷入技术细节,更多地描述“是什么”和“为什么”,释放 AI 的创造力。
🗺️

规划与PRD

核心洞察:先规划,后编码。一份好的需求文档,是 AI 高效工作的蓝图。

  • 协同规划:与 AI 对话,迭代出一份清晰的产品需求文档 (PRD)。
  • 关注“What”:PRD 应描述“做什么”(功能、体验),而不是“怎么做”(技术实现)。
  • 规划存档:让 AI 将最终规划保存为项目中的 Markdown 文件,作为后续开发的依据。
🛠️

自定义命令

核心洞察:把 Claude Code 变成你的专属工具箱,将重复性工作流自动化。

  • 项目专属:在项目 .claude/commands/ 目录创建命令,处理特定任务(如复杂的构建流程)。
  • 全局通用:在用户主目录 ~/.claude/commands/ 创建命令,封装通用工作流(如标准化的 Git 提交)。
  • 简化操作:将任何你觉得繁琐或容易忘记的步骤,都封装成一个简单的斜杠命令。
💾

检查点机制

核心洞察:用 Git 作为安全网,把每次提交(commit)都看作游戏中的“存档点”。

  • 频繁提交:在每个小功能完成后或重大修改前进行提交,以防 AI “失控”。
  • 轻松回滚:当 AI 生成结果不理想时,可以快速回退到上一个可靠的状态。
  • 委托 AI:直接告诉 AI “请帮我提交更改”,让它自动完成 Git 操作。
🚀

超越代码的想象

核心洞察:这不仅是编码工具,而是“代理式编辑环境”。其核心是理解、推理和操作本地文件。

  • 核心能力:利用其读写本地文件的能力处理任何文本任务,如整理笔记、写报告。
  • 实际案例:作者用它将口述录音稿自动整理成带版本号的结构化视频大纲。
  • 思维转变:把它看作一个通用的文件处理助手,将彻底改变你的工作流。

高效小技巧

核心洞察:一些简单的工作流调整,可以大幅提升与 AI 协作的流畅度。

  • YOLO 模式:启动时加 --dangerously-skip-permissions 参数,跳过权限确认,提升效率。
  • 编辑器集成:在 VS Code 或 Cursor 中运行,实现文件拖拽和实时查看。
  • 截图粘贴:用截图工具直接将视觉信息(UI、错误)粘贴到对话中,提供精准上下文。

原文

源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