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levenLabs CEO (Maddie) 访谈摘要

关于高速发展、全球化团队、行业合作与企业级转型的深度洞察

公司战略:如何平衡研发创新与产品交付速度?
  • 核心问题:在AI技术飞速迭代的背景下,如何避免产品刚开发完就被新的研究成果淘汰?
  • 早期困境:曾因追求在研究层面完美解决“语速调节”问题,抵制了9个月为产品添加简单的速度滑块功能,后来发现产品层面的简单解决方案能更快满足用户需求。
  • 决策模型:现在采用“三个月法则”:如果一项功能的研究突破预计需要超过三个月,产品团队就可以使用任何现有技术或折衷方案先行交付,以弥补差距。
  • 成果:这种策略让公司能够既保持前沿研究的投入,又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,维持极高的产品迭代速度。
组织与文化:全球化、扁平化与无头衔管理
  • 全球化人才观:公司创立于欧洲,为解决最初的音频研究难题,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顶尖的人才,而不局限于硅谷。
  • 独特的招聘:敢于招聘背景非传统但有惊人开源项目贡献的人才,例如一位曾在呼叫中心工作的顶级研究员。
  • 混合办公模式:在伦敦、华沙、旧金山等地设立中心(Hubs),鼓励新人或初级员工在Hub工作以融入文化,而资深员工可选择远程办公,实现了两者的平衡。
  • 扁平化与无头衔:一年前取消了内部头衔,推行“小团队”模式。现有约20个5-10人的产品团队,拥有高度自主权。
  • 文化优势:任期不决定地位,聪明、快速、有热情的人可以迅速脱颖而出。这种结构极大地激发了团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。
  • 信息管理:刻意限制员工对所有Slack频道的访问权限,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专注在自己的核心任务上,避免信息过载导致的分心。
行业合作:如何与创意产业(音乐、配音)共赢?
  • 核心理念:与行业共同颠覆,而非颠覆行业。花时间深入了解行业痛点、动机和激励机制。
  • 声音市场 (Voice Marketplace):为解决声音多样性需求,并回馈配音演员,推出了该平台。用户可以创建并分享自己的声音,当声音被使用时获得报酬。目前平台上有近10,000种声音,已向社区支付了1000万美元
  • 音乐授权挑战:与主流音乐厂牌的谈判耗时18个月,最终成功达成协议,推出了完全授权的AI音乐模型。
  • 谈判策略:设立“强制函数”(forcing functions)或明确的时间节点,为谈判增加紧迫感,促使双方做出决策。
  • 消除恐惧:通过坦诚沟通技术原理、展示应用案例,积极消除创意行业对AI的“膝跳反射式”的抵触情绪,建立信任。
CEO成长感悟:规模化阶段的最艰难转变
  • 核心洞察:随着公司规模扩大,特别是销售团队的壮大,激励机制(Incentive Structure)变得至关重要
  • 从激情到机制:早期团队凭热情为公司最大利益行事。但当团队扩大后,佣金和配额(Commissions & Quotas)会直接驱动行为,如果设计不当,可能会与公司长期战略相悖。
  • 佣金是滞后的战略指标:佣金结构反映的是过去的战略,而公司战略着眼于未来。必须努力使二者保持一致。
  • 原则大于规则的案例:曾有竞争对手想付费使用ElevenLabs的模型做演示,销售人员按规则可以拿到佣金。但公司选择明确拒绝这笔交易,并依然奖励这位销售人员,因为他做出了符合公司长期利益的正确判断。
  • 明确的政策:现在公司政策明确规定,禁止向底层模型领域的竞争对手销售产品,将价值观融入制度。

融会贯通:综合总结

本次访谈深刻揭示了ElevenLabs作为一家高速成长的AI公司,其成功背后的多维驱动力。公司的核心在于一套独特且高效的运营哲学

  1. 敏捷与深思的平衡:通过“三个月法则”,在前沿AI研究的长远追求产品快速迭代的现实需求之间找到了精妙的平衡点。
  2. 文化即架构:全球化、扁平化、无头衔的组织文化并非一句口号,而是实现快速执行的组织保障。它通过高度自主的小团队,最大化地释放了全球顶尖人才的创造力与责任感。
  3. 共赢的生态战略:面对潜在的行业冲突,ElevenLabs没有选择颠覆,而是通过“声音市场”和艰难的音乐授权谈判,将创作者和行业伙伴转变为利益共同体,展示了AI公司在处理复杂生态关系时的成熟与远见。
  4. 务实的规模化路径:从PLG到企业级的转型,公司经历了从理想主义(工程师做销售)到务实的转变,深刻认识到激励机制在规模化阶段对塑造公司行为的决定性作用,并果断地将长期价值观置于短期收益之上。

总而言之,ElevenLabs的成功故事,是技术创新、组织文化、市场战略和创始人认知共同进化的结果。它为所有AI初创公司提供了一个关于如何在“快”与“稳”、“颠覆”与“合作”、“激情”与“机制”之间取得平衡的宝贵范本。

原文

源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