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SEO 2025晨间主题演讲 - 动态摘要

JP: 创办深圳SEO大会的初衷

大会组织者JP分享了他的个人经历,以及创办本次大会的核心原因:连接中国与世界。

为何选择深圳?
  • 个人情感联系: JP的童年与父母在深圳工作的经历紧密相连,深圳对他而言是一个充满家庭情感的特殊地方。
  • 机遇之城: 深圳代表着创业精神、机遇和无限可能性。JP认为深圳本身就是一个在过去30年里飞速发展和迭代的“产品”。
  • 创业基地: JP在2024年于深圳开启了自己的新事业,并成功验证了商业模式,许多客户也在这里。
为何专注SEO?
  • 职业热情: JP拥有15年的SEO从业经验,从公司内部到自己创业,SEO是他的核心专业和热情所在,他希望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。
  • 市场空白: 深圳有很多关于跨境电商和数字营销的会议,但缺少一个专注于SEO的专业会议。
为何要举办会议(Conference)?
  • 核心目标:连接东西方: JP认为中国在品牌和市场营销方面存在短板。与其从零开始摸索,不如直接与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合作。
  • 专注优势: 中国拥有最强的供应链、基础设施和物流。通过合作,中国企业可以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产品制造,而营销则交给专业的西方伙伴。
  • 理念: 引用乔布斯的名言,JP希望通过这次大会,成为那些“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”的人,致力于连接中国与西方的商业和人才。

Gary Giles (Google): 搜索为何而变?

来自Google的Gary Giles,拥有30年互联网经验。他分享了搜索演变的根本原因:因为用户和网络本身在改变。

变革的三大驱动力
  • 1. 内容形态 (Content Modalities)
    搜索结果已从纯文本的“蓝色链接”演变为包含图片、视频、知识图谱等多种形态的丰富结果。
    视觉搜索(如 Google Lens)增长迅猛,年增长率达60%,每5次Lens搜索中就有1次具有商业意图。
    启示: 网站需要重视视觉内容的优化。
  • 2. 内容广度 (Content Breadth)
    互联网的规模已从几十万个网站爆炸式增长到超过4亿个主域名和数十亿的页面,导致竞争空前激烈。
    在任何领域都很难找到没有竞争的蓝海市场。用户拥有了前所未有的选择权。
  • 3. 内容问题 (Content Problems)
    Google每天会发现大约400亿个垃圾页面(Spam Pages)。
    垃圾内容形式多样,包括伪装(Cloaking)、内容抓取(Scraping)、未经验证的AI生成内容、链接买卖(Link Spam)以及黑客内容(Hacked Content)。
核心结论与应对方法
搜索的改变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和搜索方式。
核心方法:关注用户,尤其是Z世代 (Gen-Z)。
  • Z世代 (18-24岁) 是Google搜索的重度用户,他们的搜索行为和偏好正在定义搜索的未来。
  • 与其花费数千小时研究算法破解,不如花时间去理解你的用户在想什么、需要什么。答案就在用户身上。

Aleyna Sotis: AI时代的SEO演进

资深SEO顾问Aleyna Sotis探讨了在AI搜索(如SGE/AIO)兴起的大背景下,SEO是否已死,以及从业者该如何演变和适应。

SEO已死?不,它在演变
SEO不会消亡,而是演变为一个更广阔的概念,例如 GEO (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)AIO (AI Overview Optimization)
数据显示,即便在使用ChatGPT后,95%的用户仍会使用Google进行搜索。Google依然是搜索之王。
AI模型的答案同样依赖于高质量的网页链接和数据,这意味着SEO提供的价值依然是AI生态系统的基石。
近期Google的AIO产品负责人确认,他们正在测试在AI答案中加入更多、更深的链接,因为用户喜欢并需要它们。
AI搜索与传统搜索的五大核心区别
  • 搜索行为: 更偏向对话式、长尾、任务导向的查询。用户不仅是“搜索信息”,更是“创建内容”和“完成任务”。
  • 内容结构: AI更青睐结构化、实体化、清晰的内容。需要从“为排名优化”转向“为被AI理解和引用”而优化。
  • 结果呈现: 从链接列表变为直接、精炼的答案。这意味着零点击搜索可能会增加。
  • 流量预期: 位于信息获取漏斗顶端的流量可能会减少,但进入网站的流量意图可能更明确、质量更高。
  • 技术基础: 需要为各种AI爬虫(如ChatGPT-User, Google-Extended)开放权限,而不仅仅是Googlebot。
AI时代的SEO优化核心方法
1. 研究AI用户行为: 利用工具分析在AI平台(如ChatGPT, Perplexity)上,你的目标受众在问什么问题,关注什么主题。
2. 优化技术基础: 确保你的网站允许AI爬虫访问,检查`robots.txt`设置,不要屏蔽它们。
3. 内容实体化与结构化: 强化FAQ、Q&A、How-to等内容格式,使用清晰的标题层级和结构化数据,帮助AI提炼核心信息。
4. 建立主题权威 (Topical Authority): 深入、全面地覆盖你的专业领域,提供独特的见解、数据、案例研究和第一手经验(E-E-A-T)。
5. 拥抱全渠道与品牌建设: SEO不再是孤立的渠道。品牌在社交媒体、社区、论坛的声誉和专业性,都会成为AI模型判断你权威性的依据。
6. 重新定义成功: 关注整个用户旅程的价值,而不仅仅是最终的转化。品牌曝光、在AI答案中被引用,本身就是一种成功。

圆桌讨论: 连接中国与西方的商业文化鸿沟

多位在中国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西方专家和本土专家,共同探讨了跨文化协作中的常见误区、挑战与应对之道。

西方品牌进入中国的最大误区
  • 低估竞争与速度: 中国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,响应速度极快(例如凌晨三点回复客户)。西方品牌常以自己的节奏来预期,结果水土不服。
  • 缺乏本地化,而非“翻译”: 仅仅将内容翻译成中文是远远不够的。必须深入理解文化、用户习惯和商业生态,进行彻底的“地域化”。
  • 核心经验: 必须使用微信(WeChat)。微信是中国商业活动的操作系统,所有信息、人脉和沟通都在此发生,不使用微信等于与世隔绝。
中西方工作文化的显著差异
  • 沟通方式: 西方文化倾向于直接表达,而东方文化则更为含蓄。会议上的一致同意,不代表每个人都没有疑虑。方法:会后与关键人员进行一对一沟通,获取真实反馈。
  • 对结果的追求: 中国客户和老板非常注重快速、具体的结果。速度是第一位的。
  • 关系的建立 (Guanxi): 在中国做生意,人际关系非常重要。喝茶、吃饭、喝酒等商务社交活动是建立信任的重要环节,尤其是在深圳、上海以外的地区。
  • 工作与生活的界限: 中国的工作文化非常“卷”,加班和高强度工作是常态,这对于习惯了工作生活平衡的西方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冲击。
给跨文化团队的实用建议
设立沟通桥梁: 团队中需要有一个能够理解并调和两种文化差异的关键角色(通常是项目经理),负责清晰地传达双方的期望和反馈。
适应时区: 跨国协作意味着必须有人愿意在不同时区工作,以确保沟通的顺畅。
放下身段,保持学习心态: 西方专家在中国应将自己视为团队的一员,而不是“空降的老师”。尊重本地团队的经验,共同协作。
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。一个简单的词,如“还行”或“OK”,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义。

原文

源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