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AI辅助软件开发现状

一份交互式核心摘要

执行摘要

核心要点:AI是放大器

2025年,技术领导者面临的核心问题不再是“是否”应该采纳AI,而是“如何”实现其价值。本报告研究揭示了一个关键真相:AI在软件开发中的主要作用是放大器。它既能放大高绩效组织的优势,也能加剧困境中组织的失能。最大的AI投资回报并非来自工具本身,而是来自对底层组织系统的战略关注:内部平台的质量、工作流程的清晰度以及团队的协同。没有这个基础,AI创造的局部生产力提升往往会被下游的混乱所吞噬。

主要发现

AI采纳近乎普及

90%的受访者在工作中使用AI,超过80%的人认为AI提高了他们的生产力。然而,仍有30%的人对AI生成的代码信任度不高,这表明关键的验证技能至关重要。

成功采纳AI不仅需要工具

新的DORA AI能力模型识别出七个基础实践(如清晰的AI政策、健康的数据生态系统),这些实践被证明能放大AI对组织绩效的积极影响。

吞吐量提升,不稳定性增加

与去年不同,今年AI采纳显著提高了软件交付的吞吐量。然而,它仍然增加了交付的不稳定性,表明团队虽适应了速度,但底层系统尚未进化到能安全管理AI加速的开发流程。

平台工程成为基础

高达90%的组织已经采纳了平台工程,这使得一个高质量的内部平台成为AI成功的必要基础。

价值流管理(VSM)是倍增器

VSM通过可视化和改进从创意到客户的工作流,成为AI的“力量倍增器”,确保局部的生产力提升能转化为可衡量的团队和产品绩效提升。

七种团队画像

研究识别出七种截然不同的团队画像,从“和谐的高成就者”到陷入“遗留系统瓶颈”的团队,为针对性改进提供了新的框架。

理解软件交付绩效:七种团队画像

报告通过聚类分析,识别出七种常见的团队画像,它们揭示了绩效、福祉和环境之间的深层相互作用。这超越了孤立的数字,为诊断团队健康状况提供了更细致的视角。

基础挑战型 (Foundational challenges)

画像: 处于生存模式,在流程、环境和成果方面存在根本性差距,面临巨大挑战。

  • 占比: 10%
  • 团队福祉: 高度的职业倦怠和工作阻力。
  • 绩效指标: 团队产出、产品交付和价值创造等关键指标持续偏低。
  • 系统稳定性: 软件和运营环境的稳定性存在显著挑战。

遗留系统瓶颈型 (The legacy bottleneck)

画像: 处于持续的被动反应状态,不稳定的系统支配着他们的工作,并损害了士气。

  • 占比: 11%
  • 团队福祉: 工作环境要求苛刻,团队成员报告了较高的阻力和倦怠感。
  • 绩效指标: 产品绩效指标低。频繁的质量问题削弱了常规更新所实现的价值。
  • 系统稳定性: 系统和运营环境存在显著的稳定性挑战,导致大量计划外的被动工作。

受限于流程型 (Constrained by process)

画像: 像在跑步机上奔跑。尽管工作在稳定的系统上,但精力被低效流程消耗,导致高倦怠和低影响力。

  • 占比: 17%
  • 团队福祉: 报告了高水平的倦怠感和阻力。
  • 绩效指标: 关键绩效指标显示效率低下,创造的客户或业务价值有限。
  • 系统稳定性: 软件和运营环境稳定可靠,表明技术不稳定性不是主要挑战。

高影响、低节奏型 (High impact, low cadence)

画像: 产出高影响力的工作,反映在强大的产品性能和高个人效率上。然而,交付模式节奏慢,吞吐量低而不稳定。

  • 占比: 7%
  • 团队福祉: 低阻力环境,表明团队流程高效协作。
  • 绩效指标: 效率和产品性能指标强劲,但软件交付吞吐量低。
  • 系统稳定性: 运营环境高度不稳定,对服务可靠性构成重大风险。

稳定方法型 (Stable and methodical)

画像: 软件世界的稳健工匠,以审慎和可持续的节奏交付高质量、有价值的工作。

  • 占比: 15%
  • 团队福祉: 低倦怠感和阻力,指向健康和可持续的团队环境。
  • 绩效指标: 产品质量和价值创造指标持续积极。然而,软件交付吞吐量较低。
  • 系统稳定性: 软件和运营环境高度稳定可靠。

务实表现型 (Pragmatic performers)

画像: 持续以惊人的速度和稳定性交付工作,即使他们的工作环境尚未达到最佳敬业度状态。

  • 占比: 20%
  • 团队福祉: 倦怠感和阻力处于平均水平。
  • 绩效指标: 软件交付指标强劲,吞吐量高于平均水平,不稳定性低。
  • 系统稳定性: 系统和运营环境稳定可靠,为他们的高绩效提供了坚实基础。

和谐高成就型 (Harmonious high-achiever)

画像: 卓越的典范——一个稳定、低阻力的环境使团队能够持续交付高质量工作,而没有倦怠感。

  • 占比: 20%
  • 团队福祉: 工作环境的特点是低倦怠感和低阻力。
  • 绩效指标: 在团队福祉、产品成果和软件交付等多个领域均表现出积极的指标。
  • 系统稳定性: 团队在稳定的技术基础上运作,支持了工作的速度和质量。

AI的采纳与使用

AI使用现状概览

本年度的调查数据显示,AI在软件开发行业的采纳和依赖程度既广且深,覆盖了多样化的任务,并为个人生产力和代码质量带来了可感知的益处。

工作中使用AI的比例
认为AI提升生产力的比例
认为AI改善代码质量的比例
中度及以上依赖AI的比例
对AI生成代码信任度不高的比例

AI在各类任务中的应用

“编写新代码”是AI工具的首要用途(71%),但其应用已渗透到开发的方方面面。高使用率的任务还包括文献回顾、修改代码、创建测试用例和文档编写等。

这种广泛的使用和依赖,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怀疑(“信任但要验证”),标志着一种成熟的采纳心态。开发者们正在学习如何将AI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,而不是盲目依赖它。

探索AI与关键成果的关系

与2024年的发现相比,今年的数据显示出一些积极的转变,但挑战依然存在。AI对软件交付的影响是复杂且多维的。

AI影响格局 (2025 vs 2024)

橙色指标表示数值降低为理想结果。将鼠标悬停在条形图上可查看详细信息。

结论:系统性适应正在发生

从去年吞吐量下降到今年吞吐量上升的转变表明,开发者、团队和工具都在适应。语言模型变得更好,组织正在调整工作流程。然而,交付不稳定性、职业倦怠和工作阻力等“顽固”问题的持续存在提醒我们,AI并非万能药。它的价值最终取决于它所在的更大系统——流程、文化和组织结构——是否随之进化。

DORA AI能力模型

为了释放AI的全部潜力,组织不能仅仅部署工具,还必须培养一个能够放大AI效益的技术和文化环境。DORA识别出以下七个关键的AI能力,它们是AI成功的倍增器。

1. 清晰且已传达的AI立场

组织需要明确其对AI工具使用、数据隐私和安全性的政策。这种清晰度为开发者提供了心理安全感,鼓励有效实验,减少阻力。

2. 健康的数据生态系统

AI模型的好坏取决于其训练数据。高质量、易于访问且统一的内部数据生态系统能显著放大AI对组织绩效的积极影响。

3. AI可访问的内部数据

将AI工具连接到内部系统(如代码库、文档),使其能够利用特定于公司的上下文,从而超越通用辅助,显著提升个人效率和代码质量。

4. 强大的版本控制实践

在AI加速代码生成的时代,强大的版本控制(尤其是轻松回滚的能力)成为关键的安全网,它使团队能够自信地进行实验,同时管理不稳定性风险。

5. 小批量工作

虽然AI可以快速生成大量代码,但将工作分解为更小、可管理的批次可以提高产品性能并减少AI辅助团队的摩擦。这有助于更快地测试、审查和集成。

6. 以用户为中心的焦点

这是最关键的放大器之一。当团队专注于用户需求时,AI能极大地提升团队绩效。反之,如果缺乏用户焦点,AI甚至可能对团队绩效产生负面影响。

7. 高质量的内部平台

一个高质量的内部平台是扩展AI效益的引擎。它提供了必要的护栏、治理和共享能力,使AI的局部收益能够安全有效地扩展到整个组织。

平台工程:AI成功的基石

平台采纳已成主流

高达 90% 的组织已经采纳了内部平台,其中 76% 拥有专门的平台团队。这表明行业关注点已从“是否需要平台”转向“如何有效构建和治理平台”。

整体体验至关重要

开发者将平台视为一个单一实体,其整体体验(如易用性、反馈清晰度)比任何单个技术特性都更能影响其感知价值。因此,必须采用“平台即产品”的思维,将开发者视为客户,持续关注并优化其端到端体验。

平台是AI的战略前提

研究明确指出,高质量的内部平台是释放AI组织级价值的关键。在平台质量低下的情况下,AI采纳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微乎其微;而在平台质量高的情况下,这种积极影响则被显著放大。平台充当了扩展AI效益的分发层、治理层和风险缓解层。

价值流管理(VSM):从混乱到聚焦

VSM是AI投资的力量倍增器

价值流管理(Value Stream Management)是一种通过可视化、分析和改进从创意到客户交付的端到端工作流的实践。在AI时代,其重要性愈发凸显。单纯追求速度(例如,用AI更快地编写代码)可能会加剧现有瓶颈(例如,代码审查积压)。

VSM通过提供系统级视图,帮助团队将AI的强大能力应用于真正的约束点,确保局部的生产力提升能够转化为对整个组织有意义的价值流动,而不是制造更多的下游混乱。

VSM的直接影响

研究证实,实施VSM实践的团队在以下方面表现更佳:

  • 更高的团队绩效
  • 从事更有价值工作的比例显著增加
  • 更好的产品绩效

AI之镜:反映并放大组织的真实能力

AI本身不解决系统问题

AI技术本身不会自动修复一个组织的根本问题。相反,它像一面镜子,清晰地反映出组织现有的工作方式——无论是高效还是低效。它会放大那些已经存在的优势和劣势。

  • 协同良好、流程顺畅的组织中,AI能放大价值流动。
  • 支离破碎、沟通不畅的组织中,AI只会暴露并加剧现有的痛点。

因此,要实现AI的变革潜力,组织必须将其视为一次组织转型,而不仅仅是工具升级。这意味着需要重新审视和设计工作流程、团队结构、治理模式和文化期望,以适应AI带来的新可能性。

原文

源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