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拥抱“无聊”的力量

这份摘要提炼了关于“无聊”的价值,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被普遍忽视的核心观点。作者认为,刻意地拥抱无聊是寻找生活意义、对抗抑郁和焦虑的关键。

如果你从不感到无聊,你生活中的意义感会降低,并且会更容易感到抑郁。

无聊之所以重要,是因为它能激活大脑中的一个关键区域:“默认模式网络”(Default Mode Network)。这个网络在你没有进行特定认知任务时(例如,等红灯时没看手机)就会被激活。

这个网络会引导我们思考一些更深层次、甚至可能令人不适的“存在主义问题”,例如:“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?” 尽管过程可能不舒服,但这对于寻找人生意义至关重要,非常有益。

作者指出,当今社会抑郁和焦虑情绪的激增,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失去了寻找生命意义的能力和意愿。

我们用口袋里的智能手机填补了任何一丝空闲时间,哪怕只有15秒,以此来避免无聊。这种行为几乎完全关闭了大脑的“默认模式网络”

这让我们陷入了一个“意义的末日循环”:每当感到一丝无聊就立刻拿出手机,这会让你越来越难找到生活的意义,从而导致更多的抑郁、焦虑和空虚感。

作者引用了哈佛大学心理学系同事丹·吉尔伯特(Dan Gilbert)的一项实验作为证据。

实验中,参与者被要求在一个房间里静坐15分钟,什么也不做。房间里唯一的物品是一个按钮,按下会给自己一次痛苦的电击。

结果显示,绝大多数参与者宁愿选择电击自己,也不愿无所事事地忍受无聊。

作者提出了具体的建议,鼓励大家重新培养“无聊”这项技能:

这样做的好处:

  1. 你会更能容忍平凡:对工作、人际关系和周围事物的厌倦感会降低。
  2. 你会开始探索人生大问题:关于目标、意义和重要性,这最终可能会让你变得更快乐

作者坦言自己也在践行这些原则,以对抗同样的现代“病症”:

作者承认人们会担心错过紧急情况。他提供的解决方案是:你可以让手机开机,但只允许一两个紧急联系人的号码可以打进来。(现在的手机都有这个功能)

不要把“紧急情况”当作借口。 社交媒体动态和突发新闻都不是紧急情况。作者犀利地指出:“你的祖父母并不知道世界每时每刻在发生什么。你正在被这些东西杀死。”

放下你的手机。你的生活需要更多意义,我也一样。

原文

源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