购买中文课程 ¥548

Zettelkasten 课程学习笔记

本笔记提炼自德国学者 Sönke Ahrens 亲授的 《How to Take Smart Notes》 视频课程。课程系统讲解了社会学大师卢曼的卡片盒笔记法,帮助你用科学方式把零散笔记变成高质量成果。

课程结合强大的 Obsidian 工具,带你从核心理念到具体实践,全面掌握构建“第二大脑”的完整方法。

原价 299 美元,现面向中国学生与知识工作者开放官方渠道。想真正把笔记转化为生产力?

立即加入,开启你的智慧笔记之旅。

前言:核心哲学与课程概览

核心哲学:为思考服务,拒绝完美主义

高效使用 Obsidian 的秘诀,是忽略它能做的大部分事情。本课程聚焦于最重要的内容:你的想法,以及如何捕捉、组合和发展它们。卡片盒具有未来适应性,不是因为它完美无缺,而是因为它能随着我们的思考不断演进。它永远是一个“进行中的工作”。

结构即思考,输出为导向

管理日益增长的复杂性,并非是额外的维护工作,它本身就是思考和写作过程最关键、最有趣的部分。笔记的结构,应该反映我们思想的结构。创建输出(文章、书籍等)不是知识管理的最后一步,整个卡片盒系统从一开始就为产出而设计

第一章:基础设置与核心功能

库 (Vault) 与文件夹

一个“库”是您电脑上的一个独立文件夹,包含所有笔记和设置。建议:为 Zettelkasten 只使用一个主库,以保证所有笔记都能互联互通。文件夹不用于按“主题”分类,而是用于按“笔记类型”分离(如:永久笔记文献笔记每日笔记),以保护核心库的纯净度。

核心功能实践
  • 双向链接: Obsidian 的灵魂。用 [[笔记标题]] 创建链接,系统会自动记录反向链接,让思想网络化。
  • 元数据: 极简使用。最重要的是 别名 (Alias),它解决了双语、同义词和缩写问题,极大增强了链接的灵活性。
  • 笔记标题: 为永久笔记创建描述性、观点性的长标题 (如 Zettelkasten有助于进入心流状态)。这种标题会激发问题,促进思考。
关于标签 (Tags) 的核心方法论

不要用标签来分类内容 (如 #社会学)。这会导致“收集者陷阱”。

正确用法:将标签用于工作流管理。例如:#continue/extract (标记未完成的思考)、#output/develop (标记输出阶段)。

第二章:核心实践 - 笔记类型与链接艺术

关键笔记类型区分
  • 闪念笔记 (Fleeting): 想法的临时“提醒物”,需尽快处理,“每日笔记”是其理想载体。
  • 文献笔记 (Literature): 用“自己的话”理解和转述外部信息,是连接他人思想与自己知识网络的桥梁。
  • 永久笔记 (Permanent): 系统的核心。原子化、高内聚、强连接的知识单元,为未来的自己清晰地阐述一个想法。
  • 项目笔记 (Project): 为具体输出而生,是知识从非线性网络走向线性手稿的过渡区。
链接的两种模式:联想 vs. 思考
  • 正向链接 (Forward-linking): 写作时的“联想式”链接。为了不打断心流,快速创建的链接。
  • 反向链接 (Back-linking): 一种“刻意的思考行为”。它要求你进入目标笔记的上下文,从该笔记出发,阐述新信息如何对其进行扩展或反驳。这超越了简单连接,是真正地在发展思想。
构建笔记序列:上下文的力量

最佳实践是:在一个 Obsidian 文件中,用多个段落承载一个完整的笔记序列。每个段落是一个独立的“原子笔记”,但它们共同存在提供了强大的上下文,模拟了在桌上铺开一叠相关卡片的效果。

第三章:驾驭复杂性 - 枢纽、MOC 与索引

枢纽 (Hubs):思想的汇聚点

枢纽是笔记网络中自然形成的“引力中心”,通常由一个普通笔记演化而来。它的功能是提供一个结构化的概览,连接一个主题下的多个相关笔记。整理枢纽的过程,本身就是一种发现知识缺口和矛盾的高阶思考活动。

内容地图 (MOCs) 与索引笔记 (Index Notes)
  • 内容地图 (Map of Content, MOC): 是枢纽的枢纽。当多个主题(枢纽)之间产生联系时,你需要一个更高层次的笔记来组织和思考这些集群之间的关系。
  • 索引笔记 (Index Note): 通常只有一个单词或人名作为标题。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反向链接列表,收集了所有提到该特定术语的笔记。
核心理念辨析:枢纽 vs. 索引
“枢纽就像家谱。它们向你展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,即使有些人姓名不同。索引笔记更像电话簿。它们把所有同名的人归到一起,无论他们的实际关系如何。”
特性枢纽 (Hub)索引 (Index)
组织原则内容相关性、主题聚集术语、字母顺序
构建方式有机生长,深度思考的结果联想式添加,维护成本低
功能提供主题概览,促进思想融合快速查找,按术语定位
避免四大陷阱
  1. 收集者陷阱: 避免为了收集而收集。核心问题应是:“这对我的哪些项目有意义?”
  2. 将系统视为大脑镜像: 它是交流伙伴,不是大脑副本。专注于你理解的边界。
  3. 试图穷尽所有可能性: 学会标记“开放循环”,接受想法的富足。
  4. 追求完美: Zettelkasten 本质上是“进行中的工作”,这正是其活力所在。

第四章:从 Zettelkasten 到产出

思维转换:从非线性到线性

这是从笔记到手稿的关键。Zettelkasten 是非线性的、为自己服务的;手稿是线性的、为读者服务的。当决定输出时,必须进行心理上的切换:从与自己的思想网络交流,转变为与未来的读者交流

项目笔记工作流
  1. 识别产出: 当一个枢纽足够成熟时,用 #output/develop 等标签标记。
  2. 创建项目笔记: 在专门的项目文件夹中创建笔记,它不再是 Zettelkasten 的一部分。
  3. 复制粘贴: 强烈鼓励从永久笔记中复制内容到项目笔记并进行修改。
  4. 单一笔记原则: 项目早期坚持使用单个项目笔记,便于大规模调整结构。
  5. 管理开放循环: 使用 #cont 标签(而非 `to-do`)来标记待办思路,培养“富足而非匮乏”的心态。

第五章:利用 DataView 自动化工作流

DataView 的核心应用

将可自动化的工作委托给 DataView 插件,让你专注于思考。无需编程知识,使用课程提供的模板即可。

  • 自动化索引: 自动生成所有带 #index 标签的笔记列表。
  • 创建“开放循环”仪表盘: 创建一个全局概览,集中展示所有项目中带有 #continue 标签的“开放循环”。
  • 构建输出管道: 创建一个视图,展示所有标记为 #output/... 的枢纽,让你对所有潜在的写作项目一目了然。
核心理念:“待办堆当如河流,而非水桶”

不要把积压的工作看作一个需要清空的容器。把它看作从你身边流过的溪流。你不需要捕捉每一滴水。为“输入”类的表格设置时间限制,长时间未处理的任务会自动从列表中消失,减轻心理负担。

第六章:高级哲学与总结

结构是演化的快照,而非固定的牢笼

我们从一个看似“自上而下”的概览页开始,但关键在于,这个结构(如起始页、MOC)并非硬编码的。它注定会随着你的思维而改变和演化。进步不仅仅是增加信息,更是重构已有的知识。

拥抱“有益的斗争”,玩一场“无限游戏”

这个系统不是为了让写作变得“轻松”,而是为了让你能更好地进行“有益的斗争” (fruitful struggle)。与思想搏斗、解决矛盾,这正是智力成长的核心。

“把你的Zettelkasten想象成一个会与你一起成长的对话伙伴。它帮助你创造的输出不是最终目标,而是你持续智力发展的快照。这种发展没有结束日期,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无限游戏。”

原文

中文课程

相关链接

英文课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