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未来一年:1985》动态交互摘要

发布机构: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/ The Naisbitt Group

核心远见:高科技与高感知 (High Tech / High Touch)

本书贯穿的核心思想是“高科技/高感知”,即技术越发达,人们越需要人性化的温暖和真实的情感联系来寻求平衡。 这一远见卓识在书中多个章节均有体现:

  • 重塑管理者角色: 在信息社会,技术是基础(High Tech),但真正的竞争优势来自于人力资源(High Touch)。未来的管理者不再是命令者,而是员工潜能的培育者、导师和赋能者。
  • 教育的未来: 随着电脑和软件进入课堂(High Tech),教育需要更加注重艺术、音乐、文学和戏剧等课程(High Touch),以确保技术不会取代人性化的互动,而是辅助教师培养学生的思考、推理和沟通能力。

奈斯比特的洞察是,任何成功的技术最终都必须增强人类体验,而非取代它。 在一个日益自动化的世界里,人与人之间的互动、情感联系和社群归属感将变得愈发珍贵。

1985年及未来的十大趋势摘要

核心观点

尽管当时仍存在高失业率的区域,但美国正迈向一个长期的劳动力短缺时代,这一趋势将持续到世纪末。原因在于婴儿潮一代已进入职场,而后续世代的出生率较低,导致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数(每年约 150万)远低于新增就业岗位的数量(每年 300-400万)。

要点提炼

  • 就业增长动力: 新增就业主要来自中小型、富有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企业,而非政府或大型公司。
  • 岗位分布: 大部分新增岗位并非高科技岗位(仅占 10%),而是集中在信息密集型领域,如健康、教育、商业、法律和金融服务。
  • 错配问题: 劳动力短缺与区域性失业并存,主要问题是“工作岗位与劳动力的地理位置不匹配”。
  • 中产阶级重塑: 作者反驳了“中产阶级消失论”,认为虽然低技能岗位增多,但许多服务性岗位(如健康技师)正在被技术“升级”,且劳动力短缺将推高薪资,中产阶级正在被重新定义。

核心观点

到1985年底,由于高出生率和持续移民,西班牙裔人口将超过黑人,成为美国最大的少数族裔。这将对美国的政治、经济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。

要点提炼

  • 市场力量: 西班牙裔市场的消费能力估计在 300亿800亿 美元之间,成为广告商和企业争夺的重要目标。
  • 政治力量: 西班牙裔正崛起为关键的投票群体,尤其在地方和州选举中,其影响力日益增强。例如,丹佛和圣安东尼奥已选出西班牙裔市长。
  • 经济贡献: 西班牙裔拥有的企业数量迅速增长,从 36万 家预计在1987年增至 60万 家,为地方经济注入强大活力。
  • 文化纽带: 语言(西班牙语)是连接不同文化背景的西班牙裔群体的共同纽带。

核心观点

在信息社会,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“人力资源”。因此,成功的企业正在从传统的自上而下、命令式的管理风格,转变为以人为本、激发员工潜能的新模式。挑战的核心不再是培训工人适应新技术,而是培训管理者如何创造一个促进员工成长的环境。

要点提炼

  • 新型管理者: 管理者的角色从“命令者”转变为“引导者、导师、教师和人力资源开发者”。
  • 参与式管理: “质量圈”和员工持股计划(ESOPs)等形式被广泛采用,以鼓励员工参与决策,增强归属感和承诺感。
  • 去中心化与扁平化: 成功的“再造”企业倾向于去中心化的决策和非正式的管理,例如取消高管专用停车位和办公室,建立员工与高层之间的直接沟通渠道。
  • 员工持股(ESOPs): 被视为“终极质量圈”,通过让员工成为公司所有者,极大地提升了生产力和忠诚度。

核心观点

科技正在将教育从传统的书本和黑板模式转变为“寓教于乐”的电子化模式。交互式软件、课堂机器人和个人电脑将从根本上改变学习方式,使教育更加个性化和高效。

要点提炼

  • 新兴工具: 教育软件、交互式激光影碟(Interactive laserdiscs)和机器人(如 TurtleHero)开始进入课堂。
  • 电子大学: 远程教育成为可能,学生可以通过家用电脑和调制解调器在线上课、提交作业,实现“无校园大学”。
  • 高科技/高感知平衡: 科技的应用将教师从重复性任务(如记录和练习)中解放出来,使其能更专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、推理和沟通等核心能力。对人文艺术教育的需求将因此回归。
  • 产学合作: 电脑制造商(如 IBMDigitalApple)通过捐赠或折扣向大学提供设备,以期共同开发新的应用和程序。

核心观点

为了追求效率、节约成本和获得更大的自主权,企业正在创造性地“绕过”传统的垄断性服务提供商。这种“旁路”(Bypass)现象在交通、能源和通信领域大规模出现。

要点提炼

  • 交通旁路: 公司使用直升机或小型飞机进行商务旅行,以避开拥堵的商业机场。
  • 通信旁路: 企业和政府建立自己的微波、光纤或卫星通信网络,绕过本地电话公司,直接进行数据和语音传输。
  • 能源旁路: 能源密集型产业(如化工厂、造纸厂)建立“热电联产”(Cogeneration)系统,自行发电和供热,减少对公共电力公司的依赖。
  • 服务旁路: 大公司设立内部旅行办公室或使用在线数据库,直接与航空公司预订,绕过旅行社以节省开支。

核心观点

生物技术是继计算机之后的下一个科技前沿,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。在1985年,德克萨斯州的圣安东尼奥-奥斯汀地区将超越加州和马萨诸塞州,成为美国新兴的生物技术中心。

要点提炼

  • 经济转型: 德州政府和商界正积极推动经济从依赖石油转向依赖高科技(计算机和医疗)。
  • 竞争优势: 该地区拥有强大的科研机构(如德克萨斯大学)、政府支持、积极的风险投资以及良好的商业环境(低税收、低工会化率)。
  • 生物技术的潜力: 基因工程(Gene splicing)将彻底改变医药、农业、化工和能源等多个行业。例如,利用单克隆抗体(monoclonal antibodies)和DNA探针(DNA probes)进行疾病诊断,以及培育抗病抗旱的作物。
  • 监管挑战: 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伦理和安全方面的挑战,关于基因改造有机体释放到环境中的监管辩论将会加剧。

核心观点

继空气和水污染之后,食品污染将成为美国下一个主要的环境危机。公众对农药、除草剂、激素和抗生素在食品链中的残留问题日益担忧,这一问题将在1985年全面爆发。

要点提炼

  • 化学品威胁: EDB(乙烯二溴)事件只是冰山一角,大量在用的农用化学品缺乏完整的健康风险评估。
  • 抗生素滥用: 在畜牧业中广泛使用低剂量抗生素,导致抗生素耐药菌株通过肉、奶、蛋传播给人类,对公共卫生构成威胁。
  • 健康饮食趋势: 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加速了“健康”和“自然”食品的流行。超市增设天然食品区,餐馆推出低盐、低脂的“健康菜单”,消费者对新鲜、本地种植的农产品兴趣大增。

核心观点

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通信技术的发展,24小时不间断的国际证券交易成为必然。1985年将是“全球投资组合”元年,标志着交易的地域和时间限制被打破。

要点提炼

  • 技术驱动: 先进的电信技术使得通过电子渠道进行全天候交易成为可能。
  • 交易电子化: 自动报价系统(如 Nasdaq)和完全计算机化的期货市场(如 Intex)的兴起,预示着传统“交易大厅”的终结。
  • 跨国连接: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和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的连接,允许交易者在一个市场开仓,在另一个市场平仓,实现了跨时区无缝交易。
  • 金钱即信息: 在新经济中,金钱的本质是“运动中的信息”,银行家需要更懂电子技术而非传统的货币。

核心观点

计算机和电话这两个曾经截然不同的行业正在迅速融合。1985年,随着能够同时处理语音和数据的工作站的出现,二者将正式“联姻”,彻底改变信息处理和传播的方式。

要点提炼

  • 新产品: 结合了个人电脑和高级电话功能的一体化“电脑电话”(computer-phones)或语音数据工作站进入市场。
  • 行业巨头布局: IBM收购电话交换机制造商 Rolm,AT&T进入办公自动化市场,标志着两大巨头将在新领域展开正面竞争。
  • 信息枢纽:Teleport: “电子空港”(Teleport)出现,作为信息传输的地面站,通过卫星和光纤网络在全球范围内高效传输数据、语音和视频信号。
  • 光纤(Fiber Optics): 作为信息地面传输的革命性技术,光纤以其巨大的容量和速度,正在迅速取代传统的铜线,成为全球通信网络的骨干。

核心观点

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尤其是在双收入家庭成为主流的社会背景下,“便利性”已成为与成本和质量同等重要的决定性因素。从医疗到零售,各行各业都必须将提供便利作为核心战略。

要点提炼

  • 服务上门: 医生开始提供上门服务(house calls);快餐店(如肯德基)开始尝试送货上门。
  • 一站式购物: 结合了杂货店、药店、美食店和折扣店的“超级商店”(Superstore)兴起,为时间宝贵的消费者提供一站式便利。
  • 服务延伸: 便利店增加快餐、加油、ATM等服务,从深夜杂货店转变为多功能服务中心。
  • 酒店信息化: 酒店客房开始配备电脑终端,为商务旅客提供航班查询、在线办公、预订服务等信息化便利设施。

原文

源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