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十五世纪的火药技术》

——基于《火器书》的研究、编辑与翻译

事实陈述
观点/分析
书籍简介与核心目标
  • 核心目标:本书旨在填补关于15世纪欧洲早期火药技术知识的空白。它通过对一份独特的手稿——利兹皇家军械库MS I.34——进行外交版本编辑和翻译,并结合对整个“火器书”(Firework Book)类型的分析来实现这一目标。
  • 研究对象:核心研究对象是“火器书”(Firework Book)手稿类型,现存约65个版本,均以早期新高地德语写成。作者认为,这类手稿是理解当时火药技术知识传播的关键。
  • MS I.34的独特性:本书聚焦的MS I.34手稿非常特殊,因为它不仅包含核心文本,还有额外的评注部分和大量插图,这在其他“火器书”中很少见。这使其成为一个理想的案例,能够更深入地揭示这类书籍的生产、用途和读者群体。
第一章:“火器书”的传统与历史
  • “火器书”的定义:它是一类15至16世纪的手稿,内容包含一系列核心元素,如“炮兵长官十二问”、硝石/硫磺/木炭的处理方法、火药配方以及其他火药武器的使用说明。
  • 历史考证:作者批判了早期研究中存在的民族主义偏见和不严谨的年代断定(如Hassenstein提出的1420年)。本书采纳了Rainer Leng的研究成果,确认了约65份现存手稿。
  • 与其他军事手册的对比:
    • 《战争堡垒》(Bellifortis):以拉丁文为主,配有大量精美插图,更像是一本为宫廷贵族展示军事奇观的炫耀性作品,而非实用手册。
    • 《炮兵长官书》(Büchsenmeister Books):使用地方语言,配有插图,比《战争堡垒》更注重实用性,但“火器书”则几乎完全专注于文字配方,插图极少,显得更为专业和质朴。
  • 文本传承:作者推测,“火器书”可能存在一个已失传的“始祖文本”(urtext),现存的各种版本是通过抄写和口头传播演变而来的。文本间的细微差异和章节顺序的变化支持了这一观点。
第二章:“火器书”的用途与读者
  • 核心功能辩论:Bert Hall将其形容为“炮兵的食谱”,强调其高度的实用性。然而,一个矛盾之处在于,大部分现存手稿都异常整洁,几乎没有在工坊或战场上使用过的痕迹。
  • 可能的解释:这表明现存的手稿可能是“存档副本”而非“工作副本”。实际在工坊中使用的手册可能因磨损严重而未能保存下来。
  • 炮兵长官的社会地位:在15世纪,炮兵长官是从工匠阶层崛起的高薪技术专家。他们具备读写能力,流动性强,其专业知识对领主和城市至关重要。
  • 多重用途推断:“火器书”不仅是技术手册,还扮演了多种社会角色:
    • 知识传承工具:用于师傅向学徒传授核心技能。
    • “职业作品集”:炮兵长官可以向潜在雇主展示此书,证明自己的专业能力。
    • 身份与地位的象征:拥有一本“火器书”是炮兵长官专业身份的体现,也可能是贵族赞助人显示其军事前瞻性的藏品。
  • 手稿的传承与收藏:许多现存手稿的来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贵族或修道院图书馆(如富格尔家族的收藏)。这表明,这些技术手册在后世被视为有价值的收藏品。
第五章:文本内容深度分析
  • “炮兵长官十二问”:这是“火器书”的标志性开篇内容,以问答形式涵盖了火药火炮的基础理论,如“是火还是气体推动炮弹?”、“硝石和硫磺哪个提供力量?”等,构成了该领域的核心知识体系。
  • 配方分析——硝石是关键:在所有配方中,关于硝石的章节最多(MS I.34中有26节),内容涉及提纯、购买、辨别真伪和“培植”。这反映了硝石是当时最难获取、最不稳定且对火药质量影响最大的关键成分。
  • 技术水平的体现:
    • Knollenpulver(块状火药):文本中提到了这种早期的颗粒化火药,这是火药制造史上从粉末火药向更高效的“角状火药”(corned powder)过渡的关键一步。
    • 添加剂的心理作用:配方中常加入少量特殊成分(如樟脑、品牌、各种草药汁液)。从现代化学角度看,这些添加剂对性能影响甚微,但它们可能具有心理作用(让使用者觉得火药更“强大”)或营销价值。
    • 多彩火药与火矢:书中描述了如何制作不同颜色的火药和火矢。这并非为了美观,而很可能是在战场上快速区分不同用途或批次弹药的实用方法。
  • 文本背后的作者形象:通过文本分析,可以勾勒出作者的形象:一位经验丰富的实践者,但对硝石的源头生产可能只了解二手信息。他熟悉各种配方和操作技巧,并试图将这些经验系统化、理论化(如引用体液学说解释冷热性质)。
  • MS I.34第二部分的独特性:第二部分的作者语气更为权威,频繁使用“叫人为你制作”(have made for yourself)的句式。这可能反映了炮兵长官地位的提升,从亲自动手的工匠转变为指导他人的技术主管。
结论与未来研究
  • 核心结论:“火器书”并非单一功能的“食谱”,而是一个在15世纪火药技术传播中扮演了多重角色的复杂文本。它是知识的载体、教学的工具、职业的证明和地位的象征。
  • 对“军事革命”的反思:书中的证据表明,15世纪的火药技术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,而非突发的“革命”。作者更倾向于使用“火药时代”或“火药转型期”来描述这一历史阶段。
  • MS I.34的价值:作为一本保存相对完整的复合型手稿,MS I.34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窥探“火器书”原始形态和潜在用途的宝贵窗口。
  • 未来研究方向:作者指出未来可以深入研究的方向包括:对所有手稿进行更细致的语言学和版本学比较、对插图进行艺术史分析、通过实验考古学复现书中配方、以及挖掘更多相关的经济档案记录。

原文

源链接

附件

中文PDF (49.6M)

下载

中文epub (11.3M)

下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