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摘要:Claude Code 框架战争
开发者如何通过结构、编排和标准,从AI编码中获得更大价值。
核心思想:与其将Claude视为一个聊天框,不如将其视为一个开发框架。通过结构化的提示、规则和工作流,开发者可以将编码任务自动化,从而专注于项目管理、软件架构和产品设计等更高价值的角色。
决策菜单:构建你自己的Claude协作框架
设计你自己的Claude工作流时,需要在以下八个关键领域做出选择(点击展开查看详情):
Claude需要一个单一、可追溯的任务来源。
- Markdown待办清单:将任务保存在 `.md` 文件中。例如 Backlog.md。
- 结构化文本:将产品规格说明转化为任务。例如 Agent OS。
- Issues/Tickets:使用GitHub Issues或Jira管理任务,并与代码审查关联。例如 ccpm。
用清晰的结构取代模糊的提示。
- 命令库:预制斜杠命令 (如 /create-tasks, /review)。
- 编码标准:明确技术栈、代码风格指南。
- 完成的定义 (DoD):将“完成”的标准编码为规则。
- 验证钩子:在每次变更时强制执行 Lint 和测试。
- Claude作为审查者:让Claude同时扮演开发者和代码审查者的角色。
如果使用多个Claude实例,需赋予它们角色和协作计划。
- 角色模拟:让AI扮演项目经理、架构师、开发者、测试员等角色。例如 MetaGPT。
- 集群并行:多个智能体在结构化流程中同时工作。例如 Claude-Flow。
- 代码库原生工件:将任务、日志和决策记录存储在代码库中以实现持久化记忆。例如 Roo Commander。
为AI创建高效、无冲突的工作区。
- 终端编排:让Claude控制终端命令、面板和日志。例如 Symphony, Claude-Squad。
- 并行工作树:使用Git Worktrees在多个分支上并行运行任务。例如 Crystal。
- 并行容器:在隔离的容器中运行Claude以避免冲突。例如 ClaudeBox。
让Claude了解并能使用你的整个技术栈。
- 模型上下文协议 (MCP):通过MCP服务器连接外部资源,如浏览器、数据库、测试工具等。例如 SuperClaude。
- 自定义工具库:构建内置的shell脚本和命令。例如 Symphony。
- 测试与验证钩子:在声明工作完成前,自动运行测试框架 (如 Vitest, Jest)。
根据需求,让Claude扮演软件生命周期中的不同角色。
- 项目经理 (PM):将产品规格转化为任务列表。例如 ccpm。
- 架构师:在编码前设计系统结构和接口。
- 实施者:在设定的规范内编写代码。
- 测试员:通过MCP服务器运行单元或UI测试。
- 审查者:审计PR的质量、可读性和风险。
代码如何进入你的代码库?
- 小批量Diffs:AI处理单个ticket,生成小PR并接受人工审查。例如 ai-ticket。
- 实验性部署:将AI生成的代码部署在功能开关之后。
- 全应用脚手架:根据高级提示,由AI构建和部署整个应用。例如 Claudable。
Claude会遗忘,但框架能帮助它记忆。
- 文档与日志:保持项目文档、架构笔记和日志的更新。例如 Claude Conductor。
- 持久化记忆与检查:定期回顾近期工作、运行项目健康检查并存储决策。例如 Claude-Flow。
行动蓝图:如何组合使用
你不必一次性实现所有功能。可以像点餐一样,根据需求选择组合:
- 🚀 新手入门配置:Markdown任务清单 + 小批量PR提交。
- 🏢 结构化团队配置:产品规格文档 + 编码标准 + AI角色模拟。
- 🔬 实验密集型配置:代码库原生工件 + 并行会话。
- ⚡ 原型开发模式:应用构建器 + 文档脚手架。
最终启示:给AI提供越多的结构,你得到的回报就越多。AI并非在取代开发者,而是在转变他们的角色——从代码编写者转变为规范的塑造者、设计的审查者和架构的定义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