将 Cursor 常用操作转化为 Claude Code 命令

最近越来越多人开始用 Cursor 的 GUI 交互加上 Claude Code 全自动代理来做笔记系统,我也从中学到了不少玩法。这几天试下来,确实比之前智能了很多。

这篇文章分享一下我如何把 Cursor 上那些频繁重复的手动操作,整理成标准化的 prompt,再生成 Claude Code 的自定义命令。

背景:重复性工作的痛点

我的 laobu.com 是个托管在 GitHub 上的静态网页,有一些脚本做本地化处理,都是用 Cursor 和 Claude Code 生成的。在没有 Claude Code 的时候,我用 Cursor 处理 tags 生成。

具体流程是这样的:每次要执行一个 prompt,让 Cursor 理解全文,然后按我的要求给那些没有 tags 的文章,逐个生成 3 个纯英文 tag 放入 yaml。Cursor 会调用一系列指令处理,每次调用的指令还不一样,但结果还算满意。最后用 Python 程序生成网站索引。

问题在于:每次都要手工执行那一段 prompt,频率很高。让他写成 Python 脚本吧,又用不上 Cursor 的 LLM 能力,他会写出固定的规则匹配,效果不好。

解决方案:Prompt 标准化流程

1. 让 Cursor 总结自己的工作

在 Cursor 的对话框中,让他总结我前后提出的 prompt 要求,生成一个可自动运行的 prompt。

2. 批改和维护 Prompt

把生成的 prompt 批改一下,去掉跟目的无关的部分,生成 prompt.md 文件维护起来:

## Context

## 背景
- 项目目录:`/Users/bruce/git/xiaobu/`
- 核心目录:`ai/` 包含多个子目录,每个子目录下有 `meta.yaml` 和 `capsule.html` 文件
- 目标:建立完整的标签分类和索引系统

## 主要任务序列

### 手动标签补全(核心任务)
**要求:** 逐个处理缺少 `tags` 的 `meta.yaml` 文件
- 目标文件:所有 `ai/` 子目录下没有 `tags` 字段的 `meta.yaml` 文件
- 处理方式:**手动逐个处理,不编写自动化程序**
- 具体步骤:
  1. 找到缺少 `tags` 的 `meta.yaml` 文件
  2. 阅读同目录下的 `capsule.html` 文件内容
  3. 根据内容推断3个最相关的**小写英文**标签
  4. 将标签以YAML列表格式添加到 `meta.yaml` 文件中

## 技术规范

### 标签规范
- 数量:每个文件恰好3个标签
- 格式:小写英文单词
- 结构:YAML列表格式

```yaml
tags:
- tag1
- tag2
- tag3
```

### 工作流程
1. 使用 `find ai -name "meta.yaml" -exec grep -L "tags:" {} \;` 查找缺少标签的文件
2. 分批处理(建议每批10个文件)
3. 对每个文件:读取 → 分析内容 → 推断标签 → 更新文件
4. 持续追踪进度直到所有文件完成

## 最终目标
- 所有 `meta.yaml` 文件都包含准确的标签

## 特殊说明
- **严格要求手动处理**:不允许编写自动化脚本来批量推断标签
- **内容理解优先**:标签必须基于对文章内容的真实理解
- **一致性维护**:相似主题的文章应使用相似的标签
- **质量控制**:每个标签都要准确反映文章核心主题

3. 创建 Claude Code 命令

把这个 prompt 放入项目目录下的 .claude/command/processtags.md

还可以加入输入参数,例如命令第一行写入:如果有输入 md 文件,请只处理输入 markdown 文件名 {mdfile}

4. 自动化执行

在 Claude 中,执行 /processtags 就可以自动化运行了,其中还包含很多自动纠错的过程。

5. 集成到工作流

写成 claude -c processtags 的调用脚本,放入到提交 blog 之前的任务中,每次或定期执行。

结果

自此,常用的手动操作就变成了带 LLM 能力的全自动化功能。不仅节省了时间,还保证了处理的一致性和准确性。

这种方法可以推广到其他重复性的开发工作中,特别适合那些需要理解内容但又有固定流程的任务。

原文

原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