荒野刀具设计之旅:Paul Kirtley 的故事

缘起:一个意外的机会
  • 最初的犹豫:最初对设计一把新刀持抵触态度,因为世界已有太多设计,自己也有满意的刀具。
  • 转折点:参观了英国顶级刀匠 Simon Fennham 的 Raven Armoury(渡鸦兵工厂),被其精湛的工艺(主要是剑)所折服。
  • 项目的启动:该项目始于 2010-2011 年左右,Raven Armoury 希望从制作剑转向制作一把实用的工作刀。
核心设计哲学与目标
  • Simon的启发:Simon Fennham 建议:“为你自己做一把刀,而不是为别人。做一把能满足你现有刀具无法满足的需求的刀。” 这激发了整个项目。
  • 核心定位:目标不是另一把普通的“丛林技术刀”(Bushcraft Knife),而是一把绝对坚固、防弹级别 (bomb proof) 的荒野刀 (Wilderness Knife)
  • 关键性能要求:
    • 舒适性:长时间握持无痛点。
    • 功能性:擅长 Batoning (敲击劈柴)、制作 Feather sticks (羽毛棒)、通用雕刻和处理猎物。
    • 耐用性:极其坚韧,可作为野外唯一的切割工具。
    • 重量与平衡:比标准刀具稍重,以增加“劈砍”能力。
三代原型机的演变过程
  • 原型一号:
    • 材质:使用 EN45 弹簧钢(一种剑钢)制作的模型。
    • 评价:尽管只是模型,其完成度已超越许多成品刀。
    • 问题:手柄形状不够饱满,为手指设计的凹槽 (Finger Recess) 被证明是多余的,且削弱了靠近手柄处的刀刃力量。
  • 原型二号:
    • 改进:手柄形状优化,增加了黄铜护手 (Brass Bolsters),移除了手指凹槽,并调整了刀刃与手柄的角度约 5 度。
    • 评价:感觉“像一个真正的工具了”,比第一版好得多。
  • 原型三号 (最终原型):
    • 改进:护手进行了倒角处理 (Chamfered),方便前握;材质更换为最终生产用的 O1 工具钢
    • 测试:作者对这把刀进行了长时间、高强度的全面测试,包括冬季严寒和独木舟旅行。
    • 最终结论:设计完美,无需再做修改。这把刀成为了作者在荒野旅行中最依赖的伙伴。
最终设计的亮点与细节

手柄设计 (Handle)

  • 灵感来源:借鉴了 Woodlore 教官刀手柄的膨胀感和舒适度。
  • 人体工程学:旨在消除作者因旧伤(手部骨折)而在握持工具时产生的疼痛感,避免“热点”。
  • 黄铜护手:保护手柄前端,尤其是在进行 Batoning 时。
  • 微型护指:提供足够的安全性,防止在处理猎物手滑时伤到手指,但又不会妨碍精细操作。
  • 尾部挂钩:一个独特的设计,允许将手握在手柄后端,利用刀的重量进行有效的轻度劈砍,这是标准刀具不具备的功能。

刀身设计 (Blade)

  • 厚度:3/16 英寸(约 5 毫米),全龙骨 (Full Tang) 结构,保证了极高的强度。
  • 宽刃面与斜面:宽大的斜面 (Bevel) 不仅利于制作羽毛棒,还使刀背与斜面的交界处非常适合与打火棒 (Ferro Rod) 配合,产生大量火花。
  • 刀尖形状:足够坚固,不易折断,同时适合处理猎物皮张。
  • 表面处理:刀身侧面经过 Shot Blast (喷丸) 处理,增加了摩擦力,即使在湿滑条件下也易于抓握。
  • 微型缺口 (Choil):确保整个刀刃都能被磨利,没有死角。

生产型号

  • 钢材选项:除了 O1 工具钢,还提供 RWL 34 不锈钢版本,更适合潮湿环境(如独木舟旅行)。
  • 细节:使用 Loveless Bolts (无痕螺栓) 固定,并有 Frontier Bushcraft 和 Raven Armoury 的激光蚀刻标记。

行动与建议

视频作者 Paul Kirtley 提供了深入了解的途径:

原文

源链接